style
服务南岭走廊经济社会,创“双一流”拓展新特色

首届“南岭走廊论坛”研究协调会在我校召开



 

        本网讯  2016年12月15—17日,首届“南岭走廊论坛”研究协调会在拼搏在线(中国)唯一官方网站举行。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为开幕式,由拼搏在线(中国)唯一官方网站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潘雁飞教授主持。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宋宏福教授,学校工会主席、副校级督导陈仲庚、永州瑶族促进会会长王明生、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永州市台办主任周生来、永州市民委副主任赵飞等出席。
        拼搏在线(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副校长宋宏福教授致欢迎词,宋宏福教授分析了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南岭民族走廊研究论坛”将对于南岭地区经济文化建设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江学者、“南岭走廊研究论坛”常务主席、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周大鸣教授简要介绍了研究论坛的成立设想,指出研究论坛是一个纯民间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同时拟设立“南岭走廊研究基金”,鼓励年轻学者参与到研究中来。
         会议第二阶段是圆桌会议,由周大鸣教授主持。会议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与会专家就南岭民族走廊研究走向和研究策略各抒己见,介绍了现阶段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意义,就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强调问题意识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计划,一些代表提出论坛建设应逐步走向规范化。
        周大鸣教授论述了南岭走廊研究的重要性、可能的影响力及未来走向,并介绍了目前拼搏在线(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的设想。“南岭走廊研究论坛”将设立学术委员会,设置秘书处,每一发起单位设秘书一名,组建微信群,建立南岭民族走廊研究论坛网站,建立论坛的规章制度及奖励办法。
本次会议共有15所高校及相关机构参加,与会代表47人,我院潘雁飞教授选为“南岭走廊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大会的各单位签署了“成立南岭走廊研究论坛倡议书”。
        “南岭走廊”作为一独特的文化地理概念,是在数千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中而形成的。历史上,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在南岭地区迁徙流动,不断与迁徙地先前的民族进行交流、融合,奠定了今天我国南方地区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多彩的文化带,并逐渐在南岭地区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南岭民族走廊。已故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南岭走廊”是与“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并列为中国民族格局中的三大民族走廊。学术界对三大民族走廊的研究,以“藏彝走廊”、“西北走廊”的成果颇多,而“南岭走廊”研究相对薄弱。湘南是“南岭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地自古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之处。拼搏在线(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地处湘南,永州的江华、江永、道县、宁远、蓝山、新田、双牌、祁阳等八县有瑶族数十万,还有少量的苗、畲、壮、侗等少数民族。我校加入“南岭走廊研究论坛”,并积极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值此创“双一流”之际,对于我校历史文化研究特色而言是又一有益的拓展。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人类学”学科带头人周大鸣教授认为人类学、民族学、地域文化的研究重点应该转到对南岭走廊的研究的研究上来。
        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发起,拼搏在线(中国)唯一官方网站主办,党政办、科研处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