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一、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式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平时考勤成绩占比 10%,课堂提问、作业、小论文等占比 20%。
终结性评价: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比 7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以 1 为单位,0.6 为基本达成,0.7 为达成,0.8 为达成良好,0.9 为达成优秀。
二、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步骤与方法(以《古代汉语》课程为例)
1.列出该门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及评价依据的关系表, 目的是呈现该门课程分目标(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与考核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 《古代汉语》(一)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及评价依据的关系表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及占比(%)  | 考核方式  | 
  1、 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以及传承创新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去。通过典范的古代文言作品的教学,挖掘文言作品中的育人因素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   1. 理解古代语言与社会、文化、认知等的关系:30  |   1. 课堂提问 2. 作业 3. 期末考试  | 
|
|
|
|
|
|
|
2、 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音韵、训诂、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理论,通过强化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训练,为学生以后实施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打下基础。  |   1. 对音韵、训诂、修辞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水平:20 2.对音韵、训诂、修辞的分析训练:20  |   1. 考勤成绩 2. 作业 3. 期末考试  | 
|
|
|
|
|
  3、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古代汉语言文字现象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对母语综合  |   1. 知识理解水平:10 2. 依据所学理论,对现代语言使用分析能力:20  |   1. 考勤成绩 2. 作业 3. 期末考试  | 
运用的能力。  | 
 
  | 
 
  | 
2. 列出该门课程目标的评价依据
表 2《古代汉语》(一)考核环节与课程目标的对应表
 
考核环节  | 课程目标 1  | 课程目标 2  | 课程目标 3  | 
考勤成绩和课堂提问  | 课堂提问  | 考勤成绩  | 考勤成绩  | 
作业成绩  | 作业成绩  | 作业成绩  | 作业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 
3. 列出该门课程目标在期末试卷中的分值分布
表 3《古代汉语》(一)课程目标在期末试卷中的分值分布
 
试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 
  | 
  | 
  | 
  | 
  | 
  | 备注  | 
课程目标 1  | 
  | 
  | 
  | 
  | 
  | 
  | 
  | 28  | 
  | 
  | 
  | 
  | 
  | 
  | 
  | 
  | 
  | 
课程目标 2  | 15  | 8  | 5  | 10  | 
  | 
  | 
  | 
  | 
  | 
  | 
  | 
  | 
  | 
  | 
  | 
  | 
  | 
课程目标 3  | 
  | 
  | 
  | 
  | 10  | 14  | 10  | 
  | 
  | 
  | 
  | 
  | 
  | 
  | 
  | 
  | 
  | 
4. 计算课程分目标达成度和课程目标总达成度
表 4 《古代汉语》(一)课程分目标与课程目标总达成度评价表
 
样本数: 50  课程成绩构成:课堂提问和考勤成绩占 10%,作业成绩占 2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 标点  | 考核环节  |   课程分目标点达成值  |   权值  |   课程总目标达成值  | 
课堂提问和考勤成绩  | 作业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 
目标值  | 平均分  | 目标值  | 平均分  | 目标值  | 平均分  | 
  1  |   1. 1  |   课程目 标点 1  | 10
   |   2.4  |   33  |   24.6  |   28  |   25.32  |   0.8  | 
 
 0.33  |   0.8  | 
6  | 6.2  | 
3
   |   3.1  | 课程目标点2  |   45  |   45  |   34  |   24.6  |   38  |   29.59  |   0.8  |   0.34  | 
  | 
  4  |   4.2  | 课程目标点3  |   45  |   45  |   33  |   24.6  |   34  |   26.16  |   0.79  | 0.33  | 
  | 
  | 
  |   100  | 
  |   100  | 
  |   100  | 
  | 
  |   1  | 
  | 
(1)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课程分目标点达成值=课堂提问和考勤成绩的平均分÷ 目标值*占比 +作业成绩的平均分÷/目标值*占比+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目标值*占比
(2) 课程目标总达成度计算方法:课程目标 1 达成度*
权值+课程目标 2 达成度*权值+课程目标 3 达成度*权值。
(3) 权值
高支撑为 3,中支撑为 2,低支撑为 1。课程目标 1 的权值=课程目标 1 的支撑值÷(课程目标 1 的支撑值+课程目标 2 的支撑值+课程目标 3 的支撑值)。课程目标 2 和 3 的权值同理。
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总达成度是 0.8,课程目标达成良好。从该课程的三个子目标达成度来看,均已达成或基本达成,只是“课程目标 2”和“课程目标 3”的达成度低于 0.8,这也反映出学生而对音韵学中容易搞混淆的知识点没有注意 它们的区别,更没有深刻理解它们深层的含义;对断句掌握地也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安排有针对性的课堂或课外练习,提升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为本专业课程体系在持续
改进中突显“能力为本”提供了重要依据。
5.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以前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 的以本办法为准,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文法学院      
2020 年 6 月 5 日